德军在二战期间的意大利战场上,曾经使用“虎”式重型坦克与盟军舰艇展开交战。然而,盟军驱逐舰凭借其装备的5英寸舰炮,将十余辆不同型号的德军坦克摧毁得支离破碎,几乎完全报废。由此引发了一个问题:坦克在面对军舰时,是否只能被动挨打?事实上,确实有人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。苏联便曾研发过一款能够与军舰正面交锋的重型岸防坦克——T-103,也称为103工程。
T-100的诞生背景
早在1938年,苏联就意识到需要开发一种专门的突击坦克。这个概念类似于突击炮,但突击坦克特别针对坚固的要塞目标设计,需要具备厚重的防护装甲和强大的火力。为此,苏联第185号工厂被指派研发T-100重型突击坦克。然而,T-100的研制过程极其曲折,历经三年不断调整和改进设计。期间,曾提出用B-13 130毫米舰炮或Br-2 152毫米榴弹炮作为主炮的方案,设计思路也随着战争需求不断演变。
103工程的诞生
展开剩余76%1940年3月,基于T-100的设计,苏联提出了重型岸防坦克方案,这就是后来称为103工程或103特种坦克的T-103。该坦克的设计目标是打造一种机动性强的岸防武器,专门用于反登陆作战和守卫关键海上通道。此外,它还能承担突击坦克的任务,尤其擅长攻坚碉堡等坚固防御工事。
规格与性能
T-103的战斗重量约为63吨,整体体型庞大,车体长度达到8.495米,宽度3.4米,高度则有3.43米。操控这台庞然大物需要8名乘员配合。动力部分采用了一台GAM-34-VT V-12液冷航空发动机,功率高达850马力。传动系统直接继承自T-100,配备5速变速箱。底盘上安装了8对负重轮,均采用扭杆悬挂系统,履带宽度达880毫米,地面压力为0.597公斤/平方厘米。坦克的最高公路速度约为35公里/小时,越野速度则约为15公里/小时。
主炮配置
主炮选用了B-13 130毫米舰炮。经过对比研究,专家认为B-13虽然威力稍逊于152毫米榴弹炮,但穿甲能力相当,且射速显著更高。B-13舰炮发射分装弹药,弹种丰富,包括高爆弹、高爆破片弹和穿甲弹等7种,最大射程达25.5公里。舰炮安装在军舰时,射速可达每分钟5到13发,虽然T-103采用手动装弹,射速略低,但仍具有强大火力。这门火炮同时也是当时苏联驱逐舰和岸防要塞的主力武器,能够有效对抗轻型巡洋舰、驱逐舰及登陆舰。坦克携带炮弹最多可达50发,火力持续性不错。
辅助武器与防护
辅助武器方面,T-103配备了3挺7.62毫米DT机枪。其中两挺装在车体前部的小型旋转炮塔,另一挺装在主炮塔顶部的车长炮塔内,担任防空机枪角色。每挺机枪均使用容量为63发的弹盘供弹,全车共携带68个弹盘。
相比之下,坦克的装甲防护显得不够强悍。车体采用轧制钢板,采用焊接、铆接和螺旋连接三种不同的安装工艺。车体前后及侧面装甲厚度均为60毫米,底部装甲则在20到30毫米之间。庞大的旋转炮塔四周装甲同样为60毫米,顶部装甲厚度约30毫米。以1940年的坦克标准来看,T-103确实属于重型坦克范畴,但防护力并不突出,甚至不及同一时期的KV-1重型坦克,面对中口径舰炮的攻击,其防御力可能较为有限。
通信设备
考虑到其岸防用途,T-103装备了71-TJ-3无线电台及6部TPU-6内部通话设备,确保乘员间的通信畅通。此外,炮塔还安装了灯光信号装置,能够发出白、红、绿三色信号。这些通信和信号设备在当时的苏联坦克中相当先进,极大提升了战场协调能力。
结局与遗产
最终,苏联并未实际制造出T-103坦克,仅制作了缩小比例的模型,并且似乎有一个等比例的木质模型也曾开始制造,但未能完成。如今,T-103的形象主要存在于一些射击游戏中,然而在游戏里它往往被设计成坦克歼击车,其功能和原型有所出入。
发布于:天津市启远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